浙江师范大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7062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其它] 第六章 人类文字的产生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楼
发表于 2010-8-23 06:41:45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第六章
人类文字的产生


文字是人类语言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后,才由图画演变出来的。它比人类语言的产生时间要晚得很多。
文字虽然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,图画具有十万年以上的历史,但是,把图画演变成文字的时间,却是从人类社会出现国家的雏形“部落酋长国”时期开始的,时间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左右。
语言,是人类思想信息的一种表达形式,或叫思想信息的一种载体。它是可听的,不是可视的,不可停留的。但是,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,产生了应当把语言转化为可视的、可以保留的、可以传递的信息的需要。人类的肢体动作虽然是可视的,但不能保留,不能传递。 人们为了帮助记忆,开始用小石块、小木棒、小贝壳等实物记事,最先是将记事的这些东西堆放着的,当记下的事物多了时,就容易混淆或想不起来了。后来知道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回忆,可以变得容易一些。于是就把记事的小木棒或小贝壳等用绳子按发生的时间顺序系成串,或者在绳子上打上各种不同的圪繨来标示各种不同的事情,这就是所谓的“结绳记事”。这比把记事物件散乱堆放,对回忆的帮助强了一些(大约项链的原始作用就是记事的)。但是这种记事方法只起到帮助人们回忆的作用,并不直接表示事物本身,记事主要还是靠人脑的记忆能力。当记事串太长了后,时间久了,人脑把从前的事彻底忘了,它帮助记忆作用也就没有了。为了克服这种记事方法的缺点,人们必须另想别的办法。
人们由自然标记物(石块或贝壳等)记事得到了启发,于是就发明了用图画来表示事情的方式。例如,要表示“23日用1头羊跟别人交换了5只鸡”这件事。就画上一幅这样的画:画两个月亮,画三个太阳,画一头羊,画五只鸡,在羊和鸡之间画两只交叉在一起的右手。为了长时间保留,人们将这样的表事图,画在石面上或甲骨上。至今在世界各地,都留有5000年以前的岩画,就是这类表事图画。这类表事图画,因为不与一定的语言对应,还不能算是文字。(见附图)

因为,将一件事情用图画来表示时,不同的人,可以画出不同图画来表示;反之,对于同一个图画,不同的人也可能认为它表示着不同的事情。用图画表示的事情,除了画图人自己知道外,别人看图画时,不一定就能准确看出它所要表示的内容。所以,图画表事是不准确的,是不能准确地向别人传递信息的。再则,如果是在1230日用20头羊跟10个人交换了100只鸡,那就得画出12个月亮、30个太阳、20头羊、20双手、100只鸡,就很费时间和力气了。也没有那么多的大面积的物面容下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就把原来用一张图画表示一件事情,改进成用图形符号和抽象符号来表示一种概念或语言的单词,然后再将一个一个的象形符号和抽象符号按语法规则排列起来,只要将这些“图符”事先在人们中,约定它们分别代表的是什么词意和词音(读音是靠口传的),人们一看这些图符的排列,就知道它们表示的什么语句了,由语句就知道这个“图符排列”表示的是什么事情了。这种表事法,既简单又准确。我们可以称此法为“图符表句”法。因为这种图符与语言的单词是对应的,所以,这是一个是由“表事图符”到“表词图符(读音是靠口传的)”的质的转变-----由“表事符号”到“表词符号”的转变,即由“符号”到“文字”的转变。所以,表示“语言单词”的图形符号和抽象符号,就是人类最先使用的“文字”形式。我们可以称这类最初的“图形符号和抽象符号”为“原始文字”。这种原始(读音是靠口传的)文字,是人类文字发展历程中的第一阶段的形式。
所谓图形符号和抽象符号是这样形成的:有些单词是具体的可见实物,可以用图形符号表示,也叫表形符号。例如“羊、艸、月”等。有些单词是抽象的概念,不能用象形符号表示,怎么办呢?就采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之,也叫指事符号。例如“上”、“刃”、“大”、“红”、“用”、等。
所以,“文字”是从“表形图符”“表事图符”发展起来的。当“表形图符”“表事图符”用来表示“语言单词”时,“表形图符”“表事图符”就成为“表词符号”。“表词符号”才是“文字”。
世界上的一切文字,都是从“表形图符”“表事图符”发展起来的。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,其发展过程是“图符文字”à“符号表音文字(或者叫作‘音节文字’它的读音是靠口传的)”à“直接表音的纯拼音字母文字”à“意、音双表的方块文字”。
而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,其对应的文字的发展过程是“图符文字”à“符号表意文字(读音是靠口传的)”à“意、音双表的文字”。
所以,从本质上说,在图符没有与语言单词对应起来之前,它们属于直接表示事物的普通的“符号”,当它与语言的单词发生了对应的关系以后,就具有了表示单词“含意”和单词“词音(靠口传的,称为‘间接表音’)”功能了,这样,就发生了质的变化-----由“符号”变成了“文字”。图符文字,起初还都是独体字。
例如,古埃及圣书和中国山东大汶口出土的图符,就是这种原始的文字。
中国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的图符文字,距今有5500年之久。(见附图)


原始文字的出现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原始文字出现以后,把不可视、不可保留、不可遥传的语言信息,转变成可视的、可以保留的、可以遥传的文字信息了。使人类的经验,实现历史性的积累和流传成为可能。对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、智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由以上分析可知,原始文字是直接表示词意、不直接表示词音的。字的读音是人们通过约定外加上的。所以其字音是靠人们口传的。我们称之为“间接表音”。所以,它对语音没有传递表示作用、传递作用和保留作用。因此,对于这些“表词图符”,人们怎么称呼它们都行,都不影响它们表意的功能。这是一个缺点。其次,各图符之间,在结构上是各自独立的,互相之间没有统一的结构规则相联系,所以,在结构上没有规律可循,这也是一个缺点。这两个缺点,使它比较难记。当着文字数量增多到超过一般人的记忆能力(一般人最多能记住2000个左右的图符)时,这两个缺点就凸现出来了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需要记录的事情增多,图符文字的书写,就显得太复杂和太缓慢了。为了加快记录速度,除了改进书写工具,变刀划为用笔蘸颜色书写外,又对图符进行逐步简化,以致简化为“象形文字”。“象形文字”是人类文字发展的第二阶段的形式。这是人类文字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转变。
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商朝的“甲骨文字(前1300年)”,就属于“象形文字”。(见附图)

“象形文字”使书写速度比图符文字快了一些,但并没有克服图符文字的两个缺点:即直接表“意”间接表“音”及在结构上仍然是没有规律的。仍然是比较难记的。但还是可以作为人类文字发展的一个进步阶段的。
象形文字同图符文字一样,也是直接表意间接表音的,是“意、音分离”的。所以,人们对表意的文字,既要记住其字形、含意,又要记住其读音。社会继续向前发展,需要记录的事情继续增多。随着文字数量的增加,记忆和书写的难度就随着增大。字数达到一定数量后,就只有少数的智力较高的人,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,才能掌握它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需要用文字记录的事情也越多,需要认识和使用文字的人也越来越多,“象形文字”的书写速度,相对地就显得很慢了。为了加快书写速度,人们对“象形字”进一步简化,把较复杂的字形的细节省去,只留基本轮廓,成为更抽象的“符号”。使人类的文字进入“符号化”阶段。“符号化文字”,是人类文字发展到第三阶段的文字形式。这是人类文字发展历程中的第二次转变。
到此阶段,文字本身是不附带语法的,它的功能只有一个:或者表示词意,或者表示词音。这时的符号文字,仍然是意、音分离的,各字之间是互相孤立的,没有规律的。书写虽然比象形阶段简单了一些,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记录速度,而记忆的难度却比从前更大了。
由于原始图符文字是在人类语言第二阶段的时期出现的,多音节词语言的单词,一个词一般都有几个音节,那么,表示一个单词含意的一个图符文字就得用几个音节来念了。例如,某个地方的名字叫“曼彻斯特”,人们画了一个图符文字“X”来表示它。当看到这一字时,就用“曼彻斯特”四个音节的语音来念它。
因为一个字就表示一个事物,

以图表事.gif (1.79 KB, 下载次数: 17)

以图表事.gif

大汶口原始文字 炅.gif (743 Bytes, 下载次数: 17)

大汶口原始文字 炅.gif

埃及图符文字.gif (1.1 KB, 下载次数: 17)

埃及图符文字.gif

甲骨文 告曰.gif (604 Bytes, 下载次数: 17)

甲骨文 告曰.gif
2#楼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8-23 06:42:24 | 只看该作者

到此阶段,文字本身是不附带语法的,它的功能只有一个:或者表示词意,或者表示词音。这时的符号文字,仍然是意、音分离的,各字之间是互相孤立的,没有规律的。书写虽然比象形阶段简单了一些,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记录速度,而记忆的难度却比从前更大了。
由于原始图符文字是在人类语言第二阶段的时期出现的,多音节词语言的单词,一个词一般都有几个音节,那么,表示一个单词含意的一个图符文字就得用几个音节来念了。例如,某个地方的名字叫“曼彻斯特”,人们画了一个图符文字“X”来表示它。当看到这一字时,就用“曼彻斯特”四个音节的语音来念它。
因为一个字就表示一个事物,新事物不断增多,新单词就不断增多,从而表示单词的字就不断增多,随着字数的增大,书写和记忆的难度也就跟着越大。这是一种恶性循环。怎样才能跳出这种恶性循环呢?处在人类语言第二阶段的民族的文字发展的过程,跟处在人类语言第三阶段的民族的文字的过程是不同的。这是由其对应的语言的性质决定的。这要在后边分别叙述。
文字系统出现以后,就相当于把肢体和眼睛又恢复成重要的信息交流通道了。不过,这时的传送物不是一闪即逝的直接的肢体动作,而是肢体动作(手的动作)的留存物----笔迹。从此,人类信息交流有了两个并行的重要通道和两个重要形式----耳朵、眼睛和语言、文字。
在原始文字产生之前,人类的信息保存和信息传递,主要靠脑子记忆和当面口传。这种局限性,到了部落酋长国出现以后,就不适应了。因为到了酋长国时期,在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比从前大得多了,所以人们的交往比从前频繁得多,范围和内容也大得多了,很多物品和事情都需要区别和记数,光靠头脑的记忆是不行了;国家的管理,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战争等等,所发生的一些事务,只靠头脑的记忆和口头交流也是不行的。于是一些人就发明了一些图画或图形来表示一些事情,以帮助人们的记忆;再者,有些前人的事情、经验教训、方法技术等,也需要流传给后人,以使前人的事情被后人了解和接续下去,以便提高人类战胜困难的能力,这也要求发明一种可以记录、保留和传递语言的东西。于是,一些人数较多、发展较先进的部落酋长国,便收集和创造了很多图形和符号,来表示语言的单词,形成了自己的原始文字。
在第一章讲过,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系统虽然千差万别,但是,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语句。而语句是由“语音(包括元音、辅音和声调)”、“声调”、“语意”、“语法”、“语气”5个基本要素构成的。其中“语音”、“声调”和“语意”构成语言的单词。其中,“语气”由说话时的感情决定;这五者形成一个系统,具有规律性、规范性和标准性。语意是语言的内容,语音是语意的一种外表形式,即可听形式。语音的发送器官是口,接受器官是耳。
语言是一个具有规律的语音变化系统,文字也应当是一种对应于语言单词的书面符号系统,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符号堆。
    文字,是表示语言单词(有的还附带语法)的书面符号系统,是用来表示语言单词的一种形式,即可视形式。就“文字”的构成要素来说,可以分为“字形”、“字音”、“字意”三项。字形是供人看的,通过它,可以辨解出文字所表示的意义和读音;字音是供人读的,通过它,能将“字意”同“词意”联系起来,一方面帮助理解字意,另一方面把字意传递给别人;字意是文字的核心,没有它,字形、字音就没有任何作用了。所以,文字是由字形、字意、字音三要素构成。它的发送器官是手,接受器官是眼。所以,没有“形”,眼就不能收;字形是字意的外表(可视形式),字意是字的内容,没有它,字形就失去了意义(跑空车)。字音是字意的第二个外表形式,没有它,就不能使它与语音联系起来,不能实现“意、音”双记忆,实现意、音转换,不能通过语音将词意传递到别人的耳朵里。所以,从文字对语言的关系上看,文字系统的完整形式,应当是由一个表示“词音”的元件体系和一个表示“词意”的元件体系,按一个构字规则结合成一个“字形体系”。在这种体系里,每一个字里,既有直接表音的元件,也有直接表意的元件。这种文字就叫“意、音双表的文字”。这种文字能完全地表示所对应的语言单词的词音、词意,所以,同所对应的语言一样易学。但是,这种文字只能在“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”上,以“表意符号”和“音素符号”为“构字基本元件”才能建立起来,其他性质的语言和符号是不行的。
在实际的文字创造过程中,在人们未发现“拼音原理”之前,它只能以整体形态出现。它只能具有一个功能:让它表了“音”,就不能同时又表“意”;让它表了“意”,就不能同时又表“音”。绝大多数的民族所创造的文字,都是单表的-----或者是“直接表音,间接表意”或者是“直接表意,间接表音”;据说,北美洲的玛雅文字是“意、音”都直接表示出的“双表文字”,但是,随着这个玛雅民族语言的消失,玛雅文在今天已经进入历史博物馆了。
直接表示“词音”的文字,如果词音和词意是一 一对应的,那么,它所表示的“词意”就隐含在“词音”之中,所以,人们约定字的读音,就等于同时约定了字意,表音文字的“字形”,也就同时是表意的“字形”了。
“直接表意,间接表音的文字”,由于它不直接表音,字意与语音就没有直接的联系,人们就必须在约定字的含意的同时,也必须约定它的读音了。这种文字单体,就如普通的“符号”一样,它既可以当“音节文字”使用,也可以当作“表意文字”使用。
如果各字的“字形”是按一个统一的规则用组字基本元件构建起来的,就能使整个文字体系有了一个单一的系统了,从而使这种文字具有了系统性和规律性,就很容易被人们学会;如果各字的“字形”不是按一个统一的规则构建起来的,这种文字体系,就没有系统性和规律性,学习起来无规律可循,都必须逐字死记硬背每个字的字形、字音和字意,就使人们感到不容易学会。
语言是基础,文字是依赖语言才存在的。但是,文字对语言的发展也不是象镜子反映物体一样,一点反作用也没有的。文字对语言的丰富和发展,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。特别是汉字,它对汉语单词的扩展,起支持作用。没有汉字的支持,汉语的单词就不能扩展。

表示某一种语言单词的文字,必须按该语言的语法组织起来,才能表示该语言的语句,再由语句组成文章,从而把该语言表示出来。与语音单载的语言相匹配的最佳文字是线性的“拼音字母文字”,与语音多载的语言相匹配的最佳文字是方块形的“意、音双表文字”,所以,不同性质的语言,所对应的文字性质也是不同的。因此,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字是不可互相代用的。


由以上分析可知,文字是为了表示和记录语言单词才出现的,它是表示和记录语言单词的一种工具。而记录语言单词的需求,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产生的,所以,文字是依语言而产生的;它又是社会的产物,具有很强的社会特性。文字的发展变化,不单受语言的巨大影响,也受社会的巨大影响;当然,文字对语言和社会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。

  在本章中,我们对文字发展的过程,归纳如下:
字形变化:
图画
à图符à象形à符号;

字义变化:表事情à表单词;
结构方式:平面摆布;
文字功能:用字形区别词意和词音(靠口传的)、一字一意(文字单载)
现在世界上的文字,分为两大类:即表示第一、二阶段语言单词的文字类和表示第三阶段语言单词的文字类。两个阶段的语言性质和特点不同,就决定了与其对应的文字类的发展过程和性能特点也就不同。




第七章

文字的特性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71237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:7123767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浙江师范大学论坛

GMT+8, 2024-4-20 11:13 , Processed in 0.073277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